老师问:“同学们,春风杨柳多少条啊?”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是无数条,有的说千万条。
 
老师摇摇头:“同学们,错了,春风杨柳万千条。”
 
接着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六亿神州怎么尧吗?”
 
学生又纷纷举手作答。
有的说是上下摇,有的说来劲摇的。
 
老师又摇摇头:“错了,同学们,六亿神州尽舜尧。”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利用古诗词谐音制造了双重反转笑点。第一段'万千条'与学生的'千万条'形成数字具象化错位,第二段'尽舜尧'与学生理解的物理动作'摇'产生历史人物与动作谐音的荒诞反差。两段结构相似的问答形成重复递进效应,既保持了古诗文的文化共鸣,又通过现代口语化曲解制造了认知落差。谐音双关在保持语言简洁性的同时,精准击中了学生群体对古诗背诵既熟悉又容易望文生义的共同经验,用知识门槛的错位感引发会心一笑。但部分受众若缺乏对《送瘟神》诗句的认知,可能会削弱反转效果。
357
收藏
2022/04/27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