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人们是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
 
马尔丁同学:“用牙齿,老师!”
 
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
 
马尔丁同学:“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如果母鸡的肉很嫩,年龄就小;如果咬也咬不烂,年龄就老!”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童真逻辑制造双重反转:首先用‘牙齿’回答制造生物学错误认知(第一层意外),随后将牙齿功能转移到食用者角度解构问题本质(第二层神转折)。利用儿童视角与成人思维错位,在‘母鸡年龄判断’的科学命题和‘鸡肉口感’的生活经验间形成荒诞跳跃,既保留课堂问答的合理场景又突破认知惯性,符合‘用牙齿’的双关暗示(人类牙齿检验鸡肉而非母鸡牙齿)达成逻辑自洽的喜剧效果。
396
收藏
2022/07/29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