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黄花岗起义时,开第一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第二题:黄花岗起义时,开第二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第三题:黄花岗起义时,开第三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这三题的答案都是 (a),因为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里有一句话:“黄兴朝向空中鸣了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历史教材知识点与考试题形式的错位制造幽默感。首先利用考试选择题的严肃形式重复提问,前三题答案均为黄兴,制造荒诞重复的压迫感,最后用教材原句'鸣了三枪'揭示逻辑,形成语言双关('开枪'与'鸣枪'的动作差异)。其笑点源于对历史教育的解构: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与真实历史细节(鸣枪示警而非开枪作战)形成反差,既符合学生群体对机械式学习的集体记忆,又以无害方式打破考试场景的规则感。重复结构强化喜剧效果,但部分受众可能因缺乏历史背景知识而降低共鸣度。
2022/08/03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