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自己买衣服。
 
妈妈:“儿子,这衣服好看吗?”
儿子:“好看。”
 
妈妈:“知道多少钱不?”
儿子:“不知道。”
 
妈妈:“2100块!你爸问你知道怎么说不。”
儿子:“额,210。”
 
爸爸给妈妈买衣服。
 
爸爸:“儿子,你知道这衣服多少钱不?”
儿子:“45。”
 
爸爸:“你妈问你知道咋说不?”
儿子:“4500。”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家庭中常见的‘价格谎言’场景制造幽默,利用父母对孩子‘双标’态度的对比形成反转。前半段妈妈主动透露高价(2100→210),后半段爸爸低价买衣却要儿子虚报高价(45→4500),通过父母行为差异和数字的夸张反差制造笑点。对话结构简洁对称,符合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容易引发对‘夫妻购物心理战’和‘孩子当传话筒’的共鸣。价格数字的倍数差异(10倍缩小与100倍放大)形成强烈对比,既荒诞又暗含对消费观念的温和调侃,在安全范围内完成社会观察,符合大众对家庭经济权分配现象的认知。
213
收藏
2024/09/27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