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坐公交,后面一美女特眼熟,看着像混血。
估计旁边一哥们也这么觉得,偷眼看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问了一句:“小姐,请问你拍过电影或者广告什么的吗?”
结果美女白了该哥们一眼说:“我不是小泽玛利亚。”
顿时觉悟了!
记得有次去玩密室逃脱,打开牢房的钥匙在一个工具箱里,有密码,要靠自己推理出密码。结果我直接把工具箱掰开了,我掰开了,是的,我掰开了,所以我五分钟就出来了。
但是,我赔了五十块钱......
一大爷去银行柜台取钱,营业员问:“取多少钱?”大爷回:“1050RMB。”营业员回:“没有零钱,问大爷你有五十吗?”
大爷回:“儿子都40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三个段子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整体中等。第一个段子通过小泽玛利亚的成人片演员身份制造反差,但需特定文化认知门槛;第二个密室逃脱段子用物理破解替代脑力推理形成行为反转,赔钱结局强化荒诞对比;第三个银行段子利用‘五十’的谐音双关制造代际误会,但老人将货币单位误解为年龄单位稍显刻意。三个笑话均符合预期违背原则,在冒犯边界控制得当(密室赔偿自嘲、谐音梗不攻击特定群体),但创新性较弱:小泽玛利亚属过气老梗,掰工具箱与银行谐音属常见套路。后效方面具备延迟反应特性(如理解小泽玛利亚需反应时间),但整体记忆度与分享欲中等。
2024/09/27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