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姓氏。
 
“比如:毛泽东,姓毛。”
 
然后请学生举例。
 
“司马光,姓司。”
 
“爱迪生,姓爱。”
 
“三毛,姓三。”
 
“…………”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小学生对姓氏的认知错位制造反差萌感。利用司马光(复姓司马)、爱迪生(音译姓氏)、三毛(笔名)等典型误读案例,在语言技巧上形成重复结构的递进式笑点,符合儿童逻辑天真特质引发荒诞感。姓氏文化作为中国人都具备的认知基础,使笑点具备普适性,而误拆复姓与外国姓氏的行为既突破常规又未触碰冒犯边界,结尾留白更强化了课堂场景的真实感。但部分案例存在文化门槛(如非文学爱好者可能不知三毛是笔名),且谐音梗创新性较弱,故未达满分。
144
收藏
2024/09/29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