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陶渊明与其母同卧榻上。母问:“先别忙进,我问你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陶渊明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母大羞:“死样,没个正经,最受不了你吟诗作对了。外面雨大水急,快进山中躲躲。”
……
次日,陶作《桃花源记》,缅怀之。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巧妙运用文言文与现代性暗示的碰撞制造反差,陶渊明以《桃花源记》的'初极狭,才通人'隐喻出生过程,形成古典雅正与生命起源话题的荒诞对比。母亲'快进山中躲躲'的双关回应既承接原文本的避世意象,又暗合性行为隐喻,在文雅与俚俗间达成微妙平衡。结尾'次日作《桃花源记》'将私密对话升华为传世名篇,完成从床笫玩笑到文学创作的神转折。该笑话需要受众具备文言基础与文学典故认知,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易引发'延迟笑点',但存在因文化门槛导致的普适性局限。
2024/10/02 02:09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