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下一根士力架士力架:饥饿在哪?

我:*吃下一根士力架

我:*吃下一根士力架
士力架:
饥饿在哪?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图片的幽默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来制造笑点。 首先,图片上方的文字“我:*吃下一根士力架* 士力架:”设置了一个情境,即某人刚刚吃了一根士力架。接着,图片中的三只猩猩坐在类似新闻讨论节目的桌子旁,右边的猩猩说“饥饿在哪?”,这句话是关键的笑点。 这里的幽默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拟人化**:猩猩被拟人化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嘉宾,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有喜剧效果,因为动物通常不会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 2. **反差感**:士力架作为一种常见的能量棒,其广告常常强调能够迅速缓解饥饿。因此,当一个人吃了士力架后,按照广告的逻辑,饥饿应该被迅速解决。而图片中的猩猩用一种调侃的语气问“饥饿在哪?”,仿佛在质疑或者戏谑士力架的效果,这种反差让人觉得有趣。 3. **情境联想**:观众看到“吃下一根士力架”这句话时,自然会联想到士力架的广告宣传语“横扫饥饿”。然后看到猩猩们讨论“饥饿在哪?”,这种情境联想进一步增强了幽默感,因为它模仿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广告效果的调侃和反思。 4. **表情和姿态**:三只猩猩的表情和姿态也增加了幽默感。它们看起来非常认真地在讨论问题,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与讨论的内容(饥饿在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滑稽。 综上所述,这张图片通过拟人化、反差感、情境联想以及表情姿态等多种元素的结合,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有趣的笑点,让人会心一笑。
34
收藏
05/23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