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我们这些男同胞们有点暴力,每次打架就扔椅子,摔坏了就先拿老师的做下……物理老师是个大胖子,喜欢坐着讲,椅子没了,就拿着仪器柜门(金属的)撑着屁股半坐:“摩擦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动摩擦分为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嘭!
 
一声巨响(同学说有震感……)老师坐到了地上。
 
全班安静到了极点。
 
过了大概20秒,老师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说:“摩擦力太小。”
 
全班雷倒。
 
2、初中时,我旁边坐的一个漂亮妹妹,上课无聊道:“把别人写给你的情书给我看看,以后用得着的。”
 
她还没答话。
 
前面一个追求她的男生掉过头:“别人给她写的你看什么!”
 
我们一起骂道:“我们两个说话关你屁事。”
 
后面看前面男生的情书我笑哭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第一个故事通过物理老师的意外摔倒和冷静的学术化回应,形成了强烈反差萌。金属柜门与摩擦力的知识点形成双关,既符合物理课堂场景又暗藏伏笔,结尾"摩擦力太小"的自我解构既呼应了学科知识,又化解了师生对峙的尴尬氛围。画面感极强的金属柜门崩塌、20秒寂静和拍灰尘动作形成三幕式节奏,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结构。第二个故事则利用三角关系制造错位笑点,追求者误将"以后用得着"理解为代写情书需求,而女生与同桌默契的联合吐槽形成情感同盟,最后发现情书文笔拙劣的反转既满足窥探欲又暗含青春期的笨拙真实感。两则故事都精准捕捉了初中校园特有的混序感,用知识错位和情感误会制造荒诞,符合青少年对权威解构和懵懂情感的双重共鸣。
360
收藏
2024/09/27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