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上高一时,数学老师指着一道题说:大家来看,这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一分钟后,无人能答。
老师又说:没人会吗?
再想想是奇还是偶。
一学生举手,老师示意其回答。
学生:老师,是奇。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制造了预期违背的幽默效果。数学老师提问函数奇偶性时,学生回答‘奇’与‘鸡’形成谐音双关,在严肃的数学课堂场景中突然插入无厘头元素,形成反差喜感。语言简洁且符合学生群体对课堂问答的共鸣,结尾反转力度适中,但谐音梗的新颖度稍显不足。需要听众对中文‘奇’与‘鸡’的发音相似性有基本认知,年龄层较高的受众可能因生活经验差异降低笑点感知。
2024/10/08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