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长:怎样确定精神病人治愈。”
院长:“在放满水的浴缸旁放汤匙和舀勺,要清空浴缸里的水。
正常的会用舀勺。”
院长:“正常的会拔浴缸塞子。”
家属:#$%%^&*&^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两次反转制造意外感:第一次院长提出用舀勺清空浴缸的常规解法,暗示精神病患者可能选择错误工具;第二次突然转向拔浴缸塞子的终极解法,打破听众对测试方式的惯性认知,形成荒诞反差。浴缸场景具备生活普适性,塞子解法既符合常识又常被忽略,在冒犯边界上仅通过工具选择暗示病症特征而非直接攻击患者,家属最后乱码的崩溃反应强化了喜剧效果。但笑点依赖对浴缸结构的认知,且二次反转模式略显套路,削弱了部分惊喜阈值。
05/22 11:21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