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我爸所不能
五岁:我爸无所不知
六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八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
十岁:我爸成长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十二岁:哦,好吧!
 
自然地,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
 
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十四岁:别太在意我爸。
他是个老古板。
 
二十岁:他?
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可救药。
 
二十五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
三十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
毕竟他经验丰富。
 
三十五岁:除非我和老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四十岁:我怀疑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五十岁:如果爸还能在这让我跟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
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很多东西。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内容通过年龄递增展示对父亲认知的戏剧性转变,具有人生阶段共鸣的普适性,如青春期叛逆期"老古板"与中年后"他如此有智慧"的对比形成天然讽刺。但缺乏语言技巧上的双关/谐音等加工,结构平铺直叙未制造足够意外反转,更像是温情观察而非刻意设计的笑点。最后两句"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存在延迟情感冲击,但更偏向催泪而非幽默。年龄标签式呈现虽具递进效应,但每个节点笑料浓度不足,整体呈现的是代际认知曲线而非喜剧曲线。
286
收藏
2022/08/03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