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年间,大臣童贯在燕蓟一带领兵打仗,大败而逃。
 
后来,朝廷中举行宴会,教坊派优人表演节目。优人们扮成三个婢女,梳的发型各不相同。
 
其中一个在前额上梳一个发髻,自我介绍道:“我是太师蔡京的家人。”
另一个的发髻偏向一边,自称:“太宰郑侠家人。”
还有一个满头布满小发髻,如同小儿状,自我介绍说:“我是大王童贯的家人。”
 
有人问这些发型有何讲究,扮蔡京家人的说:“蔡太师进见天子,这叫朝天髻。”
扮郑侠家人的说:“郑太宰最近归故乡家居,我这叫懒梳髻。”
 
轮到扮童贯家人的回答了,他慢慢说道:“我们童大王最近用兵,我这叫三十六髻(计)!”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巧妙运用谐音双关和历史典故制造反转笑点。童贯战败的历史背景与'三十六计(髻)'形成绝妙呼应,'走为上计'的潜台词精准讽刺败军之将的逃遁行为。三个婢女发型差异构建递进结构,前两髻正经解释形成铺垫,第三髻突然转向谐音梗制造反差。典故选择具备朝堂针对性,符合宴会观众认知背景,使讽刺效果既犀利又隐晦。语言简洁凝练,'朝天髻''懒梳髻'等命名暗含官员特质,'三十六髻'谐音梗将战术谋略偷换为逃跑丑态,在冒犯边界内完成对权臣的荒诞解构。
213
收藏
2024/09/28 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