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老师:“吴均,《与朱元思书》,预备,开始。”
然后,坐在第一排的吴军和朱源就一起把语文书撕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姓名谐音制造了双重意外感:首先利用古文篇目《与朱元思书》中的人名,与现实中学生的名字吴军、朱源形成错位映射;其次通过字面理解'与朱元思书'字面意思(和朱元思书信),触发学生撕书的行为荒诞反转。语言简洁有力,仅用两句话就完成场景铺垫与反转爆发,符合'三翻四抖'节奏。姓名梗具有普适性且无冒犯性,撕书行为符合学生对课堂指令的夸张误解心理,荒诞感带来压力释放。但存在两点不足:姓名谐音需要特定文化背景知识(需知吴均是该文作者),且撕书动作在现实课堂中略显突兀,可能影响部分听众代入感。
2024/10/06 02:22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