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个叫刘大的人,家里很富有。
 
当时有钱可买官做,刘大就花钱买了个官当。
 
上任以后,去谒见上司。
上司问道:“你管辖的那个地方,风土怎样?”
刘大说:“我们那儿并无大风,尘土就更少了。”
 
上司问:“春花怎样?”
刘大答:“今年春天的棉花每斤二百八。”
 
上司问:“百姓怎样?”
刘大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上司有些生气,说道:“我问的是黎庶。”
刘大说:“梨树很多,结果子却是很少。”
 
上司火了:“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问的是小民!”
刘大忙站起来说:“是,大人!我的小名叫狗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多层谐音误解制造强烈反转效果,上司询问风土、春花、黎庶等正经问题时,刘大持续将‘风土’听作自然气候、‘春花’误解为棉花价格、‘黎庶’曲解为梨树数量、‘小民’幻听成个人乳名,最后一答‘我的小名叫狗子’形成荒诞闭环。利用官员无知形象与语言歧义形成双重讽刺,既暗合古代捐官制度弊端,又在问答错位中产生递进式笑点。每个误解都符合中文同音字特性,且结尾‘狗子’的突然收尾打破听众对官场对话的预期,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
322
收藏
2022/05/01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