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试结束后,
A:“考得如何?”
B:“一团糟。”
A:“踢球那么好,为什么考试就不行呢?”
B:“踢球有人配合呀。”
 
2. 教堂里,一个小男孩在祈祷:“上帝呀!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请把首都移到纽约吧!”
一个牧师在旁边听到后,问小男孩:“小朋友,你为什么祈祷要把首都移到纽约?”
小男孩答道:“有一个考试题问的是首都在哪,我答的是纽约。”
 
3. 期中考试,女儿的数学成绩退了一大步,老婆急坏了,联系了一个补习班。
补习班要求补课的学生自备学习用具,课本、资料、作业本必须全部带齐。
早餐后,我送女儿去补课,我问女儿:“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女儿拍拍书包:“准备好了。”
我随口又问了句:“都准备了些什么?”
女儿说:“饼干、火腿肠、果冻、还有几块沙琪玛。”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三个笑话均围绕考试场景展开,通过巧妙的反转和日常生活的荒诞感制造幽默效果。第一个笑话用踢球配合与考试孤独的对比制造反差,符合学生群体的共鸣;第二个通过儿童天真祈祷与考试失误的错位感,在冒犯边界内完成对教育压力的调侃;第三个以‘学习用具’与‘零食’的认知鸿沟为核心,利用亲子代际差异制造意外笑点。三则内容语言简洁,结构上均采用铺垫+反转的经典模式,且规避了文化敏感元素,符合大众普适性。其中第三则因物品错位带来的荒诞对比尤为突出,但整体未达到现象级创新,故综合评分。
206
收藏
2024/09/27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