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民在ATM机取400元,吐出4000元,银行叫市民还钱。
之后银行收到这位市民一封回信,内容如下:
1. 请在我规定的时间到我家来取,时间是早上7点到8点,晚上7点到9点,其他时间我要上班和休息。
2. 到我家后请在过道口取号,然后在楼梯间蹲着等待叫号,请在我家门口黄线外等待。
3. 请提供你的有效证件,在我奶奶那里领取申请表,填好后签名,盖公章,我会对比你们的公章,要是模糊了,我会叫你回去重新盖。
4. 你要是要问我取了多少钱,对不起,请支付查询费,一笔2元。
5. 提供你的单位证明,委托书等资料。(注意这个“等”字,到时候突然想起还需要什么,你自己回去拿。)
6. 手续全部完成后,请交纳取款手续费,每笔4元,然后留下TEL号码,我会把资料提交到我老婆那里审批,20个工作日,到我家领取。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内容通过精妙的反讽手法实现了多重幽默效果。首先将银行繁琐流程反向施加于银行本身,制造了身份倒置的荒诞感;其次六条细则逐条复刻金融机构官僚作风,如黄线外等待、申请表盖章等细节极具现实共鸣;再者用‘等’字埋下无限补件的可能性,暗合民众办事时遭遇踢皮球的集体记忆;最后‘提交给老婆审批’将严肃流程降维到家庭场景,形成强烈反差。整个过程既保持了银行术语的正式感,又在每个环节植入平民智慧的戏谑,完美诠释了‘用你的规则打败你’的黑色幽默。
2024/09/28 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