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问公交车失火的幸存者:车上有锤子吗?
幸存者:有个锤子!
记者:有锤子?你们怎么不用来砸窗子呢?
幸存者:莫得!有个锤子的锤子!
记者:什么?还有两个锤子?
幸存者:哎呀,有个铲铲!
记者:铲子?那也可以用来砸窗啊!
幸存者:砸个锤子的窗子!
记者:是砸窗子不是砸锤子…
幸存者:哎呀我跟你说个锤子!
记者:我说的窗子!
幸存者:锤子!
记者:那车上到底有什么?
幸存者:有个毛线!
记者: 哦,怪不得燃的这么快!
总结:出门一定要带锤子,没的锤子要靠近锤子,有锤子要紧握锤子,锤子在人就在,锤子都没的了,人就锤子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方言谐音梗和语义误解制造密集笑点,'锤子'在四川话中既是工具名又是粗口否定词的双关性被层层叠加使用,形成鸡同鸭讲的荒诞对话。记者职业性追问与幸存者暴躁方言回应形成身份反差,'有个毛线'到'燃得快'的急转承接暗合公交车着火场景,最后总结用顶真句式将'锤子'词性反复翻转达到语言狂欢高潮。但部分非川渝受众可能因方言隔阂损失30%笑点,且结构稍显重复,故扣25分。
2024/09/27 14:07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