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
父母也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得好?”
孩子说:“不是。”
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
孩子说:“不是。”
父母问:“那是什么?”
孩子说:“我一进教室,就知道这里对数学很重视,因为我一进门,就看见有一个人被钉在加号上!”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宗教符号与数学符号的视觉双关制造反转,利用耶稣受难像与加号形态相似的特性,在虔诚信仰与学科认知间形成荒诞对比。铺垫中父母三次追问形成三翻四抖的节奏,结尾‘钉在加号’既打破对教会学校教学优势的常规想象,又暗含对宗教狂热者将信仰符号过度泛用的微妙讽刺。该笑点需要受众具备基础基督教文化认知,在规避直接冒犯的前提下,用符号错位达成安全破界,符合延迟笑点(需要1-2秒联想十字架与加号)和分享欲(易于口述传播)特征。
2024/09/28 04:1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