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上编剧班的时候,班上有一女的叫杨晓,话比较多,同学A不太喜欢她。
某日A与班长一起在食堂吃饭,A一坐下就对班长说:“杨晓烦死了!”
这时坐在A对面的班长突然发现杨晓就站在A身后,于是班长马上问A:“杨晓烦是谁?”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双重语义构建了巧妙的反转效果。班长急中生智将'杨晓烦'拆解为人名的处理,既化解了当面吐槽的尴尬场景,又制造了语言谐音梗的意外感。短对话结构符合'三翻四抖'的节奏,前段铺垫同学矛盾建立代入感,后段通过空间错位(吐槽对象在身后)与语义错位(人名重组)叠加笑点,在保持零冒犯性的同时完成了对日常人际摩擦的幽默解构。谐音梗虽不新颖,但嵌套在'背后说人被当场发现'的经典喜剧范式里,仍能触发听众对类似社死经历的共鸣式笑点。
2024/09/27 15:1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