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的幽默来源于一个语言上的“错位”和“反差”。图中是一只猴子的简笔画,下面写着拼音“máng kē”,看起来像是在教孩子认字或拼音。但问题在于,“máng kē”这个拼音组合在中文里并不对应任何常见词语,尤其是与猴子相关的词。
然而,如果把“máng kē”读出来,会让人联想到“芒科”——这听起来像是一种水果(比如芒果)的名字,或者是一个奇怪的外来词。更关键的是,它和“猴子”(hóu zi)完全不搭边,导致一种荒诞感。
再加上图片下方的文字“孩子学杂了”,意思是“孩子学得乱七八糟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学错了”的搞笑效果。本来应该是“猴子”对应的拼音是“hóu zi”,结果写成了“máng kē”,明显是记混了,或者是故意恶搞。
所以笑点在于:明明画的是猴子,却配上了完全不相干的拼音,还用“孩子学杂了”来吐槽,制造出一种“认真学错”的滑稽感,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