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一个老妈的事,以前老妈是幼儿园老师,她们幼儿园是周托的,就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所以每到星期五,学生都会很激动地等家长来接,一般都是早上起来就开始等在班门口,看谁的家长来了就大喊:“某某某,你爸爸(或者妈妈)来接你了!”
 
然后被接的小孩就会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中被接走。
 
那次周五,我跟我哥一起去接我妈下班,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有小孩大喊:“老师老师,快点,你爸爸妈妈来接你回家了!”
 
我跟我哥满脸黑线······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幼儿园场景的错位制造了意外笑点,符合多重幽默机制。首先用周托制度下孩子等待家长的集体焦虑铺垫共鸣,再利用子女接母亲下班时被误认为‘老师父母’形成双重反转:既打破孩子视角里‘家长接孩子’的常规认知,又解构了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伦理关系。小孩天真地将成年老师也纳入‘需要被家长接走’的认知框架,产生荒诞的萌感。‘你爸爸妈妈来接你’的童言无忌精准刺中成年听众既尴尬又温馨的微妙心理,语言简洁却完成两次逻辑跳跃(接人者身份反转+被接者身份降龄),最后‘满脸黑线’的留白让听众自行补完成年子女在父母面前永恒的孩子属性,形成延迟笑果。
249
收藏
2024/09/29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