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对对子,出对四字:“半老徐娘”。学生见壁上有一幅画,有松树,有几只白鹤,树下有一太阳。对出:“日起松合”。老师说:“对仗都不懂,笨蛋!”于是罚学生去烧开水。天下小雨,由于柴湿,生火不利。一会儿,雨住了,学生终于把火升起。老师又出一对:“雨住学生火起”。雨过天晴,学生见师娘挑水回来,一拍脑袋,有了,对出:“日出师娘水来。”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双关和师生互动制造了多层笑点。'日起松合'暗藏'日屌松鹤'的粗俗谐音埋下伏笔,而后文'日出师娘水来'在'雨住学生火起'的工整对仗下,利用'水来'的性暗示形成强烈反差。两次对仗失败形成递进式喜剧结构:第一次被罚烧水时'柴湿火不利'的窘境铺垫,与最终晴天师娘挑水场景形成视觉呼应。谐音梗同时触发了语言歧义(水来既指挑水又暗示情欲)和社会禁忌(对师娘的冒犯想象),在私塾严肃场景中形成规则打破的荒诞感。但部分谐音需要方言支持,且涉及伦理边界的冒犯可能降低普适性。
286
收藏
2024/09/27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