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愚笨人,有事总是呼喊“救苦救难观音菩萨!”
 
一个读书人笑道:“你为啥多次喊这聋菩萨名号?”
 
那人说:“罪过,罪过,菩萨怎么会耳聋?”
 
读书人说:“倘使菩萨不聋,你叫了这许多次,她必定答应你。她总是不答应你,可见她没听见,不是聋是什么?再说,人们都是用眼睛看颜色,用耳朵听声音,她名叫‘观音’,可见她是不能听的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双关语和逻辑反转制造幽默效果。读书人利用‘观音’字面含义(观看声音)与‘聋’的冲突形成核心笑点,既解构了宗教符号又保持克制未越冒犯边界。谐音梗‘观音’与生理功能的错位产生意外感,而用‘多次呼喊不答应’推导菩萨耳聋的逻辑链,则通过归谬法制造荒诞反差。典故选择具有文化普适性,符合汉语语言特性,但创新性稍弱导致未达更高分数。
320
收藏
2024/09/27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