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学回来,我问她:“今天听话没有,都学习什么了?”
 
他想了一下说:“写作文,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我说:“那么你写小狗了?”
 
“没有,我最喜欢的是熊猫,所以写了熊猫,可老师说不合格。”他垂头丧气地说。
 
我让他把作文本拿出来,只见上面写着:星期天,妈妈领我去姥姥家玩。看见姥姥家后院养了一只胖乎乎的大熊猫,可爱极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天真的孩童视角制造了双重反转的喜剧效果。第一次反转是孩子未按父亲预判写小狗而选择熊猫,暗示童趣与成人思维的冲突;第二次反转在作文内容揭晓时达到高潮,将日常家畜荒诞化升级为熊猫,利用‘常识错位’制造荒诞感。熊猫作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不可能家养的常识,与孩童认知局限形成强烈反差,精准踩中‘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机制。结尾画面‘胖乎乎的大熊猫’既保留孩童语言特色,又通过暗示实际可能是猪/熊等普通动物,给成人听众预留了解码空间,完成延迟笑点的埋伏。
194
收藏
2024/09/27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