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酷爱看侦探剧,从开幕的第一分钟起,就在找寻凶手,不漏过一个可疑的词、一处伏笔。
 
这天,又去看一出戏,叫《公园街谋杀案》。
 
侍者把他引到座位上时,大幕正好拉开。
侍者:“您对座位满意吗?先生。”
小明:“当然,谢谢。”
侍者:“我把您的帽子送到衣帽间好吗?”
小明:“不,谢谢。”
 
小明想他该走了,但是侍者并没有。
侍者:“您要一份节目单吗?”
小明:“不,谢谢。”
侍者:“那上面带剧照。”
小明:“谢谢。”
侍者:“或者一个望远镜?”
 
小明生气地拒绝了。
侍者又问要不要巧克力饼,要不要一瓶香槟,剧情开始紧张了。
小明又气又急:“不,什么也不要,你见鬼去吧。”
 
侍者终于发现在这儿赚不到小费,于是给了小明一个可怕的报复,他伸手指着舞台,用充满仇恨的声调在小明耳边说:“凶手就是园丁。”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故事通过侍者不断打扰观剧的小明,制造了紧张与烦躁的累积效果,最终以侍者剧透凶手作为荒诞的反转,精准踩中观众对剧透行为的共鸣痛点。侍者从殷勤服务到恶意报复的转变,既符合‘预期违背’的幽默机制(服务人员本应保持专业却实施报复),又暗含对服务行业潜规则的微妙讽刺(赚不到小费即翻脸)。小明从侦探迷的专注状态到被彻底破防的情绪递进,配合侍者用‘充满仇恨的声调’说出剧透词的夸张表演,形成强烈对比的喜剧张力。‘凶手是园丁’作为侦探剧经典套路,既降低理解门槛又自带解构严肃的快感,符合‘延迟笑点’特征——观众先为小明的遭遇发笑,继而会心于对侦探类型剧公式化设定的调侃。
337
收藏
2024/09/27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