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
一个品性不良,不务正业,老是花天酒地的男人死了。他太太平时虽恨他入骨,但也不免含悲在灵前谢客。听到朋友在念祭文时,有一段竟是:“君性纯厚,品性兼优,赡家教子,济富扶贫,无不爱戴。”他太太低声问儿子:“你快去看看,棺材里躺的是不是你爸爸?”
谁更节约
妻子:你看我多会过日子,衣服一个月洗一次,节约了多少洗衣粉?
丈夫:我比你更节约,我抽烟一支接一支抽,连火柴都不用一根。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第一个笑话通过葬礼上夸张的虚假悼词与死者真实品行的反差,利用荒诞反转制造笑点。妻子质疑棺材中人身份的反问,既暗含对虚伪社会礼仪的讽刺,又以家庭伦理关系错位强化幽默张力。第二个笑话采用夫妻攀比式对话结构,用‘节约’合理化荒诞行为(月洗衣服、无火柴抽烟),通过极端化生活场景形成反差喜感。两则笑话皆符合‘意外与反转’‘夸张对比’标准,语言简洁具备相声式节奏,但谐音梗与时代感较弱,整体属于传统讽刺幽默范畴。
2024/09/2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