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痴呆女婿,不通世事,每次在岳父家吃饭时,总要被另外几个女婿压坐在下位上。
妻子为此感到惭愧,就嘱咐他千万要往上座坐,然而他始终弄不明白该怎样坐。
这天,痴呆女婿与妻子及其他几位姊妹女婿相聚在岳父家,把酒让座之时,妻子倚在门口往高处斜挑着眼睛给他递眼色,意思是要他坐在上座。
痴呆女婿不解其意,以为要他坐在高处,见庭院中有把梯子竖在房檐边,就马上爬到梯子中间坐了。
妻子着急了,再次瞪着眼睛暗示他。
痴呆女婿仍然不明白要他怎样坐,情急之下大声叫嚷道:“总不能叫我到天上去坐吧。”
2. 有个大官去游寺庙。
喝酒喝得兴起,吟起唐人诗句:“又得浮生半日闲。”
一老僧在旁,边听边笑。
大官问他为什么笑,他说:“您得半日闲,老僧却为此预备了整整三个月。”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第二个笑话通过官员与老僧对‘半日闲’的认知反差,制造了强烈的意外反转。‘半日闲’与‘三个月筹备’的对比既讽刺了官僚阶级的闲适建立在他人辛劳之上的社会现象,又用简洁语言完成双关映射(诗句字面义与情境义的冲突)。老僧的应答既符合僧人身份又暗含对权力阶层的温和批判,在冒犯边界内实现荒诞解构。第一个笑话虽然通过痴呆女婿爬梯子的夸张行为制造了意外感,但过度依赖生理缺陷作为笑点来源,存在冒犯特定群体的风险,削弱了幽默的正当性。
2024/09/27 18:4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