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体检,测试视力的时候,一近视的同学站在视力表前面,任由老师提问,他就是不动。后来实在憋不住了,问了老师一句:“棍子在哪儿?”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高考体检场景构建强烈共鸣,视力表与棍子的意象精准触发学生群体集体记忆。核心反转『棍子在哪儿』制造双重意外:既暗示角色连指示棒都看不见的严重近视,又揭露此前沉默是因误将口头测试当作棍子指认的认知错位。语言极简(仅4字台词)却暗藏视力检查流程的认知错位,利用『棍子』在医疗场景/日常语义的错位形成天然双关。结尾延迟半秒可触发『原来他以为要用棍子指』的二次顿悟,符合脱口秀经典『灯亮原理』。自嘲式幽默避开冒犯边界,对教育体制的温和调侃易引发群体情感释放。
365
收藏
2023/04/27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