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两只耳朵,因此,他就得到一大笔赔偿金。
他就用这笔赔偿金开了一家公司。
开公司需要招收职员,经理怕职员看见他那没有耳朵的样子会引人议论,所以他亲自面试。
凡是注意他没有耳朵的,公司不收。
一天,经理面试了三位小伙子。
第一个小伙子面试完后,经理问他:“你觉得我有什么特点?”
小伙子回答:“你没有耳朵。”
结果他被解雇了。
第二个小伙子面试完后,经理又问他同样的问题,得到了同样的答复,结果他也被解雇了。
轮到第三个小伙子,当经理问他问题时,他观察了经理很久才说了一句:“你肯定戴隐形眼镜!”
经理问他何以看出。
小伙子说:“很简单,你没有耳朵,怎么戴眼镜呢?”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三次重复面试场景构建预期,结尾用隐形眼镜作为双关载体完成反转,既规避了直接提及耳朵缺陷的冒犯感,又利用逻辑闭环制造荒诞笑点。经理缺失耳朵的生理特征与眼镜佩戴方式形成强对比,在『观察很久』的铺垫后,应聘者用伪因果推理『没有耳朵所以戴隐形』完成对缺陷的间接指认,既遵守了面试潜规则又暗含挑衅,这种矛盾性在冒犯边界上形成了微妙平衡。三次递进结构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的节奏设计,且『延迟理解』机制(听众需先反应耳朵缺失与眼镜佩戴的逻辑关系)增强了笑点后效。
2024/09/27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