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上幼儿园,老师考他算术:“3加3等于多少?”
小弟摊出10个手指数了数,回答道:“6!”
老师又问:“4加4等于多少?”
小弟又数了数指头:“8!”
老师说道:“不行,要用心算,把两手放进口袋,现在再问你,5加5等于多少?”
马小弟算了半天,两只手还是在口袋里计数着。
过了许久,终于答案出来了!
只见马小弟说道:“11!”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幼儿园场景制造了双重反差萌点。首先孩子前两次掰手指回答正确的铺垫,与最后被要求藏手却仍在口袋计数导致算错的转折形成强烈对比,既暗合幼儿认知特点又制造数学反常识的荒诞感。老师'用心算'的指导与孩子'藏手计数'的执行错位,精准捕捉到孩童思维具象化的特质,'11'这个错误答案因计数受阻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用算术教育中的常见场景引发成年人对孩童思维方式的会心一笑,在冒犯边界(无攻击性)与创新性(老梗新用)间达到平衡,具备延迟笑点和复述传播潜力。
2024/10/04 02:1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