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一家趁小长假出去旅游,中午去一餐馆吃饭。大壮看菜单上写着"大盘鸡58元",觉得不是很贵还能接受,就点了一份。
 
不一会,菜端上来,一家人一看,我去!就三块鸡肉!大壮郁闷地喊来服务员:“这就是你们的‘大盘鸡’?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服务员不解:“先生,我们的盘子不够大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语义双关制造了预期违背的喜剧效果。核心矛盾点在于商家利用'大盘鸡'一词的字面歧义——顾客期待的是鸡肉分量的'大',而商家刻意解释为器皿尺寸的'大',这种偷换概念产生了荒诞反差。服务员理直气壮的反问形成了神转折,精准戳中了消费者遭遇商家文字游戏时的普遍无奈心理,符合'用语言歧义制造无害冒犯'的幽默机制。双关梗与日常消费场景的结合降低了理解门槛,'盘子不够大吗'的狡辩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服务员的职业身份,使笑点具备合理性和传播力。
249
收藏
2024/10/07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