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给儿子定下的伙食标准:
80分吃米饭;
70分吃馒头;
60分吃面条;
不及格的话,那就只能喝稀饭;
如果想吃饺子,必须考到90分以上。
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理想》。
他写道:我这学期的理想就是能吃上饺子。
但我清楚地知道,以我常年吃馒头,偶尔还要喝稀饭的水平,离吃饺子的标准还差得很远。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成绩与食物的荒诞挂钩制造反差,儿子用《理想》作文坦承‘想吃饺子’形成双重反转:一是将传统作文的宏大叙事降维到生存需求,二是用食物链暗喻学业压力体系。‘常年吃馒头’与‘偶尔喝稀饭’的细节构建出持续性挫败感,最终用饺子象征的‘90分天堂’达成喜剧张力。符合‘预期违背’和‘压力释放’原则,且教育内卷的社会痛点让多数中国家长学生产生代入感,结尾延迟笑点在于听众会突然意识到作文本身可能就是儿子冲击饺子分数线的最后一次尝试。
2024/09/29 02:52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