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结婚,大家都去吃喜酒。
 
坐席前,司仪对正在拜父母的新郎说:“请你用英语叫声妈妈好吗。”
 
新郎是科班出身,竟然被问住了。
 
想了半天,脑抽的来了句:“Mommy。” 全场雷翻了。
 
这书读的真叫一个急人。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多重反差制造喜剧效果:首先在婚礼庄重场合设置语言考题形成场景错位,科班出身的新郎被基础英语难倒构成人物能力反转,'Mommy'幼儿化称呼与成人仪式产生荒诞对比。谐音梗'Mommy'与中文'妈咪'形成跨语言双关,既符合司仪要求的英语作答,又意外触发现场听众对亲子称呼的集体记忆。结尾'急人'的方言点评加强无奈情绪共鸣,知识分子窘态引发的自嘲感让笑点具有职场人群适配性。整体结构符合'三翻四抖'节奏,从设局(英语考验)、延宕(新郎迟疑)、爆发(幼稚化应答)到补刀(方言吐槽)完整闭环,形成延迟笑果和分享传播性。
293
收藏
2024/10/07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