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师问小明:“1+1等于多少?”
 
小明说:“不知道!”
 
老师说:“回家问家长。”
 
小明回家问爸爸,爸爸正在看股票,小明说:“爸爸,1+1等于多少?”
 
“涨了涨了。”
 
小明又问妈妈,妈妈正在看书,说:“克林顿。”
 
小明又去问爷爷,爷爷正在唱歌,说:“向前进!向前进!”
 
小明又去问哥哥,哥哥正在吃冰糕,说:“好爽啊!”
 
小明又去问姐姐,姐姐正在约会,说:“亲爱的,我们一起走吧!”
 
第二天,老师问小明:“1+1得几。”
 
小明说:“涨了涨了!”
 
老师生气地说:“谁告诉你的!”
 
小明说:“克林顿!”
 
老师对小明说:“站后边去!”
 
小明说:“向前进!向前进!”
 
下课了,老师问小明:“滋味如何?”
 
小明说:“好爽啊!”
 
老师说:“去我办公室去!”
 
小明说:“亲爱的,咱们一起走吧!”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家庭成员不同场景的回答制造错位感,利用重复结构和连续反转形成递进式荒诞。小明将炒股、文学、革命歌曲等不相关领域的回答强行嫁接到数学课堂,在师生严肃对话中产生强烈反差萌。特别是'克林顿''向前进'等回答既符合人物所处场景,又暗含对教育脱离实际的微妙讽刺。结尾将约会用语'亲爱的'挪用至师生关系,在冒犯边界试探制造额外笑点,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但部分谐音梗存在文化代沟(如克林顿梗对Z世代可能陌生),且连续五次重复结构稍显冗长,导致惊喜阈值有所下降。
352
收藏
2024/09/2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