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候,化学老师教我们有机化学。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肽键”,然后对我们说:“这是一个太监,我们给它安个甲基吧!同学们,你说要安在哪里呢?”
 
这时,台下已经笑疯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双关制造了强烈的意外效果。'肽键'与'太监'的发音梗精准击中高三学生的知识储备,将枯燥的化学概念转化为荒诞的宫廷意象,形成认知反差。'安甲基'既延续了化学教学场景的专业性,又因'安'字在中文里常用于人体改造(如'安假肢'),在太监语境下产生双重荒诞。教师利用课堂权威身份一本正经地玩梗,打破严肃教学氛围形成规则破界,学生集体笑疯的场面反馈印证了该笑话在特定群体中的高共鸣度。谐音梗虽不新颖,但结合学科特性进行了创新演绎,符合'老梗新用'原则。
273
收藏
2024/09/27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