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为一个初中小孩搞家教,在其英语课本上发现如下恐怖字眼:
- 爸死(bus)
- 爷死(yes)
- 哥死(girls)
- 妹死(Miss?)
- ... ...
- 死光(school)
王老师问李老师:“昨天,你班一个学生手脏得很,进课堂时被你轰回家去了,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吗?”
“不行!今天有一半孩子没有洗手。”
老师:“同学们,火箭为什么能上天?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过了很久没人回答。
刚打完瞌睡的小明醒来后,一问旁边的同学,就站了起来:“老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老师感到意外:“那就请你就回答吧!”
“老师,你想火箭的屁股都着火了,它能不蹦上天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内容通过谐音梗和意外反转制造笑点,符合中文语言特性及学生受众的共鸣。英语课本的‘爸死(bus)’等谐音梗利用语言双关制造荒诞感,暗合学生用中文标记发音的学习场景;火箭‘屁股着火’的回答则以夸张的具象化表达打破科学常识,用儿童视角解构严肃问题,形成认知反差。教师洗手桥段通过‘一半孩子没洗手’的反套路回答,在职场吐槽中完成轻度讽刺。三则笑话均具备简洁铺垫和爆发式笑点,语言节奏符合‘三翻四抖’原则,且未触及冒犯边界,整体在学生群体中易引发延迟笑点和分享欲。
2024/09/27 17:39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