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去法国旅行时,先到达贝塞尔镇。
 
  小客店的主人是一位爱唠叨的妇女,她问他是不是皇帝的随从。
 
  “不是。”
 
他回答道。
 
  不久,这位妇女走过约瑟夫二世的房门口时,看到他正在刮胡子,她又问他是不是爱皇帝雇用的。
 
  “是的”
 
约瑟夫二世答道,“我有时给他刮胡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故事通过身份错位和双关语制造了幽默效果。约瑟夫二世作为皇帝,用'给皇帝刮胡子'的巧妙回答既符合字面事实(皇帝确实需要刮胡子),又隐藏了真实身份(自己就是皇帝),形成反转。语言简洁的问答结构符合'三翻四抖'节奏,妇女两次追问与皇帝刻意隐瞒形成对比,最后用侍从身份的自嘲完成身份解构。历史人物与现代读者间的权力距离感让冒犯性归零,而'刮胡子'这种日常行为与帝王身份的反差加强了荒诞感。不过需要听众具备基本历史常识才能完全理解身份错位的精妙,且缺乏当代流行元素,因此属于中等偏上但非爆笑级别的幽默。
236
收藏
2024/09/27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