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舍友正在看电影,隔壁寝室的同学来了,问道:“电影叫什么名字?”
舍友答:“我是你爸爸。”
同学再问,舍友再答:“我是你爸爸。”
同学默默地走出了我们寝室…
那部电影确实叫“我是你爸爸”,又名“冤家父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身份称谓与电影片名的双关制造强烈反转效果。利用《冤家父子》电影别名《我是你爸爸》的真实性构建认知陷阱,在同学反复确认时形成三翻四抖的节奏,最终真相揭示形成错位喜感。冒犯性被真实片名消解,符合安全打破规则原则。简洁的对话结构让笑点集中爆发,方言梗『爸爸』的戏谑感具有广泛传播性,延迟反应机制(需知该片为冯小刚主演的真实电影)增强了回味空间。
2024/09/27 21:1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