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心血来潮想整一下我同桌。
我问他:“孔子、老子和孟子上山,山上有一坨屎,下山时屎不见了。已知孔子和孟子没吃屎,那么请问谁吃了屎?”
我同桌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是老子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巧妙运用了中文双关语的特性,在谜面设置中通过历史人物建立严肃语境,却在谜底处利用'老子'一词的俚语含义(即'我')制造反转。结构上符合'三翻四抖'的节奏,前两次排除孔子孟子形成铺垫,最后利用语言歧义引爆笑点。谐音梗的运用既保持了谜语的逻辑自洽,又达成了'安全地打破规则'的效果——利用语言系统本身的特性而非冒犯他人制造幽默。虽然属于常见谐音梗套路,但人物选择与文化背景的适配性使其在中文语境下仍具备较强的传播力,符合'延迟反应''易复述'等后效特征。
2024/09/27 12:23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