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三个小孩儿,一个叫“麻烦”,一个叫“毕(闭)嘴”,一个叫李(礼)貌。
一天,麻烦走丢了,毕嘴去报案,警察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毕嘴说:“毕(闭)嘴!”
警察说:“你的礼貌去哪了?”
毕嘴说:“我的李(礼)貌回家了。”
警察怒了,骂道:“你他妈是不是来找麻烦的?”
闭嘴又说:“你咋知道呢?我就是来找麻烦的!太巧了!”
警察当时气昏~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和连环反转制造笑点,符合幽默标准。首先‘毕嘴’与‘闭嘴’、‘李貌’与‘礼貌’的谐音形成双关,在警察询问时产生预期违背。当警察质问‘你的礼貌去哪了’,回答‘李貌回家了’形成第一层语言反转;警察骂‘找麻烦’时,角色顺势点明‘我就是来找麻烦的’,利用‘麻烦’既是动词又是人名的双关完成二次反转,叠加荒诞效果。故事结构紧凑,三处谐音均依托常见词汇,符合中文语境下的共同认知,且通过警察逐渐暴躁的情绪递进强化喜剧张力。缺点是谐音套路略显陈旧,部分受众可能提前预判转折,削弱惊喜阈值。
2024/09/27 12:59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