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母亲让孩子晾衣服。
那孩子晾着晾着,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偷。他对小孩说:“我叫‘逗你玩’,不要告诉你妈妈。”
“妈妈,有人偷东西!”
“谁呀?”
“逗你玩!”
“这熊孩子!找抽!”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谐音梗和身份反转制造了双重笑点。小偷自报姓名‘逗你玩’与孩童的诚实形成错位,母亲误解‘逗你玩’为戏谑回答的日常场景引发共鸣。语言简洁符合相声‘三翻四抖’节奏:三次问答(谁偷/逗你玩/找抽)层层递进,最后暴力收尾形成荒诞反差。该笑话规避了文化敏感元素,具备延迟反应特性(听众需半秒理解谐音陷阱),且角色命名‘逗你玩’本身带有语言游戏色彩,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
2024/10/15 02:0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