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上数学课,老师奋笔疾书在黑板上板书。
平常一古板大哥bo哥竟然酣睡,这还了得,对得起老师么。
一撮人(包括小弟在下)冲他小声喊:“bo哥,老师叫你呢。”
bo哥腾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看到一脸茫然的老师,迅速低头翻书~~作为好兄弟的我们,迅速伸出援手:“选C,选C!”
“这道题选C!”
bo哥微笑着抬起头,看到的却是老师蹦起的青筋,以及一句振聋发聩的:“出去!!!”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恶作剧场景引发共鸣,利用学生时代特有的师生互动模式建立代入感。在预期违背层面,前半段通过‘老师叫你呢’制造虚假冲突,后半段‘选C’的误导性提示与老师真实反应的青筋暴跳形成双重反转,结尾‘出去’的爆发性指令打破课堂常规秩序,制造荒诞感。语言节奏明快,从酣睡到弹起、翻书到集体误导的动作链紧凑,符合‘三翻四抖’的喜剧节奏。冒犯边界控制得当,既呈现学生顽皮又未过度丑化师生形象,青筋与咆哮的夸张描写将冲突限制在无害范畴。延迟笑点在于听众需要还原‘解题场景缺失’的核心矛盾——老师根本没提问,使得恶作剧的荒诞性在回味中愈发明显。
2024/09/27 13:17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