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走进了一家豆腐店,点了一盘四川豆腐。
菜上来了,青年尝了尝,骂道:“怎么的,欺骗消费者?这明明是北京的豆腐。”
于是,服务员给换了一盘儿。
品尝之后,青年又怒:“上海的!”
之后,接二连三都不是四川的,青年感觉很愤怒,竟然如此这般,定要讨个说法。
这时,从内间走出一个婀娜的女人,憋了青年一眼:“我这快豆腐,你尝尝,是哪儿的?”
说着,将手臂伸了出去。
青年轻轻地在女人手上抿了一口,随即大吐:“擦,泰国的假豆腐。”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连续的地名反转制造荒诞感,最后以‘泰国的假豆腐’双关收尾,利用谐音梗(泰国豆腐/人妖暗示)和性别认知反差制造笑点。前半段铺垫地域矛盾建立预期,结尾用身体部位(手臂)和‘假豆腐’打破物理逻辑,完成从食物到人体的跳脱联想。‘抿了一口’的动作细节强化了荒诞体验,而‘大吐’的夸张反应则放大了反转效果。但部分观众可能因文化差异无法立即捕捉泰国梗的隐喻,且性别议题存在轻微冒犯风险,降低了普适性。
2024/10/22 02:0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