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有一题是用关联词语“一……就……”造句。
第二天老师说:“读黄童鞋的作业给大家听听:‘小明生病了,医生说,打一针,就好了。’”
全班轰然。
老师点名黄童鞋起来改正,黄童鞋弱弱地说:“是不是医生说,一天打一针,就好了?”
…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小学生作业场景触发普遍共鸣,利用关联词造句的天然喜剧冲突制造预期违背。首次错误造句‘打一针,就好了’已暗含语法失误的荒诞感,而学生被纠正后改成的‘一天打一针’在保持语法正确性的同时,将医疗方案荒诞化升级为持续性折磨,形成双重反转。语言极度简洁,仅用两句话完成从铺垫到爆点的节奏控制,且‘打针’作为童年集体记忆符号,通过天真无邪的语句解构医疗权威,既符合安全边界的冒犯又释放了学业压力。次日记忆度强,具备课间流传的天然传播属性。
2022/07/28 23:4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