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屎壳郎手拿一根羊毛和一根稻草要去偷一头牛。
偷到牛后,羊毛得意洋洋地说:“我在上头骑牛。”
稻草得意洋洋地说:“我在前头牵牛。”
屎壳郎得意洋洋地说:“我在后头赶牛。”
这时,牛一张嘴把那根稻草吃了,打了个喷嚏,把那根羊毛吹到了河里,还拉了一泡屎,把那只屎壳郎压扁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拟人化昆虫与植物形成反差萌,利用屎壳郎与牛粪的天然关联性制造基础笑点。三层递进式得意宣言构成铺垫(骑牛/牵牛/赶牛),最终牛用生理本能逐一反杀形成结构闭环,屎壳郎被压扁的结局完成粪球工作闭环的暗线callback。但存在三个主要缺陷:1.核心梗过度依赖屎壳郎食粪的单一生物特性,导致笑点扁平化;2.羊毛/稻草被消灭方式缺乏创意(吃/吹落属常规操作);3.屎尿屁元素天然存在受众排斥性,削弱普适笑果。动物寓言式的幼稚化叙事难以引发深层共鸣,停留在表面滑稽层面。
2022/07/29 00:0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