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路过一个卖兔子的街边摊。小女孩看了看可爱的兔子,死活要买。夫妻不太想给小女孩买,小女孩大哭。卖兔子的老板也在那里火上浇油,要夫妻买。后来爸爸领着小女孩去旁边吃冰淇淋了,妈妈犹豫不决,在那里询问老板:“这兔子干不干净?会不会死?”
 
老板说:“不会死,放心好了。”
 
妈妈又说:“要是兔子死了,就怕女儿伤心,就不好。”这时候老板说:“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最有经验。如果兔子活着就是对孩子爱的教育,让她从小就有爱心;如果兔子死了,就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死亡,也是一种伤心教育。”
 
妈妈说:“如果兔子被孩子整残废了?”
 
老板说:“那证明这孩子心狠,能做大事……”
 
妈妈买了兔子,在大囧的表情中离去……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故事通过老板荒诞的教育理论制造了多层反转笑点。当母亲用'兔子死亡''兔子残废'层层设问时,老板将每个负面结果都强行包装成教育意义,特别是'心狠能做大事'的暴论彻底打破常规逻辑,形成强烈反差喜感。母亲大囧的表情收尾,既呼应了市井小贩的狡黠生存智慧,又折射出当代家长在教育焦虑与商业话术夹击下的窘态,兼具语言双关与社会观察。但部分转折存在可预测性,且需要育儿场景的共情理解,削弱了普适性。
257
收藏
2024/09/30 02:35